中共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委员会文件
建工党〔2009〕5号
关于开展向徐立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
徐立科同志为博彩导航
1988届校友、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。2009年2月28日晚,因病医治无效,走完了他42年的短暂人生。徐立科同志1988年8月毕业于博彩导航
地理教育专业(原宁波师范学院地理系)。参加工作的21年里,他把青春都奉献给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,他恪尽职守,忘我工作,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高尚情操,他的事迹感人至深,他的精神催人奋进。
全院各级党组织,要结合当前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,采取多种形式,迅速掀起向徐立科同志学习的热潮。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,学习他扎根山区、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;学习他爱生如子、严格笃行的高尚师德;学习他艰苦奋斗、不屈不挠的工作态度;立足本职岗位,争创一流业绩,以更加务实的作风、扎实的工作和优异的学习成绩,推动学院的科学发展。
附:1. 建工学院学习徐立科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安排
2.徐立科同志先进事迹
二○○九年三月二十七日
主题词:学习 活动 决定
抄报:校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
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办公室 2009年3月27日印发
附件一: 建工学院学习徐立科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安排
一、组织召开“建工学院学习徐立科校友先进事迹座谈会”
时间:3月27日下午3:00
地点:建工楼会议室
参加人员:院领导、城科系部分师生
主持人:张殿发院长
二、组织参加“宁波市教育局学习徐立科校友先进事迹座谈会”
时间:3月30日(周一)上午
地点:宁波联谊宾馆
参加人员:院党委副书记张佩芬等
三、组织赴梁弄镇中学座谈和慰问
时间:3月31日(周二)上午7:00出发
地点:梁弄镇中学
参加人员:院领导、城科系部分师生
活动内容:(1)到徐立科校友墓地吊唁 (2)慰问徐立科校友家属 (3)与徐立科校友同事座谈
四、组织各党支部活动
时间、地点:自定
参加人员:全体党员
建工学院党委
2008年3月27日
附件二:
徐立科同志先进事迹
徐校长年仅42岁,就这样匆匆地走了。他来不及交待学校的工作;来不及再看一看自己白发的父母;也来不及再听听妻子和女儿的呼唤!就这样永远地倒在了他一生热爱的教育岗位上。
弹指间,二十一年的韶华在兢兢业业中悄悄地流逝。二十一年来,徐校长勤勤恳恳,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,甘当一头拓荒的老黄牛。在农村教育这块无垠的园地里,他辛勤耕耘,无怨无悔,将一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了山区孩子。他用汗水播种着希望,用赤诚浇灌着教坛,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。
爱心育人 情系山区
1988年8月,带着金色的梦想,徐老师从宁波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,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——余姚市让贤乡中学,担任校团委书记、初一(1)班班主任兼任初一(1)班物理教学,从报到的那一天起,他 就在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: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山区教育。
年轻的他一心扑在教学上。白天,他同孩子们朝夕相处,认真辅导学生;晚上,他在灯光下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,认真钻研教材教法,有时备课、改作业直至深夜,所带班级学科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。作为校团支书,
1993年8月,徐老师因工作需要调到横岙中学任教,担任校教务主任兼初三物理教学。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,其中赵建飞同学在第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、浙江赛区一等奖。现在在浙江传媒学院教书的赵建飞,听到徐老师不幸病逝的消息时,不禁泪流满面。
1995年暑假,徐老师利用休息时间,借来了桌子和椅子,免费为徐吉焕、马洪波、孙海江等学生进行物理辅导,其中徐吉焕整个暑假就吃住在徐老师家,最后没有收取一分钱。后来,马洪波考进了余姚中学,孙海江等人进了余姚八中。徐吉焕虽然没考上普高,但他去参军了。每逢回家,都要来看看徐老师他们,他说:“是徐老师教会了我怎么做人,没有徐老师,就没有我的今天”。就在徐老师病重住院的日子里,他们相继也来看望徐老师,看到病床上的徐老师,禁不住哭成一团。快回去时,孙海江说:“本想来看看徐老师,劝劝郑老师(徐老师妻子),自己却抑制不住哭得泪流满面了,希望我们的好老师徐老师一定要早些好起来啊!”
1996年,随着教育网点调整,梁弄镇四所初中合并,徐老师也到了梁弄镇初级中学。由于徐老师为人正直、待人真诚、教育教学成绩突出,相继担任了校总务主任、校长助理、副校长和校长等职务。2001年被确定为后备干部参加市校长培训,2002年被选为副校长,2007年8月,担任校长。
痴心不移 无怨无悔
作为校长,徐立科重视通过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管理,以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。他通过加强教师的教学五认真检查,并实施随堂听课等措施,保证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。另外他根据市教研室布置的学科竞赛活动,建立了相应的学科竞赛辅导小组,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活动做好竞赛辅导工作,结果有多个学生在省、市各级竞赛中获奖。
他还重视教科研活动,使教研活动做到经常化、制度化。他多次组织校级教研活动,每次教研活动后及时总结。同时通过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的形式,活跃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,如带领教师去杭十五中、余姚各初级中学听课,又请教研室教研员、余姚市骨干教师来校指导工作或上公开课。
他还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和安全工作,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、教务处、政教处、团委、班主任、思政教师为主的德育体系,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。利用春游、清明扫墓、三月雷锋月、校园英语节、校园科技节、升旗仪式、班队课等多种多种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安全教育、国防教育。如在5.12汶川大地震后,徐校长马上带头捐款,在他的影响下全校师生纷纷捐款,共计67842元。
作为学校领导,特别是2007年8月担任校长职务以来,每天早上,徐校长都会早到校,在校门口看着教师和学生来校。白天在教学任务结束后,及时检查学校情况,如有缺点,及时给教师提出来。晚上总是加班加点,废寝忘食,完成近期的工作安排、思考下一步的具体工作。他办公室里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。不到一个月,他的体重也一下子减了十几斤,妻子心疼得直抹眼泪。他幽默地一笑,劝慰道:“我这是不花钱减了肥,太划算了!”
在徐立科任校长的一年多时间里,梁弄镇中的中考成绩在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,8人进入余姚中学,有172人进入普高学习,他负责的课题《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的研究与实践》在宁波市级立项,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已连续七年被市教育局评为
呕心沥血 身先士卒
今年春季以来,徐校长一直头痛,可是当他想到繁忙的开学阶段有许多事情要做,就硬撑着,真受不了时在桌上趴一会儿。
徐校长病重住院的10天时间里,有多少学生、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学生家长自愿前往医院看望,泣不成声;市教育局、镇政府等领导同志多次探望;许多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曾经的同事相继前去慰问。大家看到带着机械呼吸器的徐校长时都不禁潸然泪下。在院期间,每天探望他的群众干部多达100多人。
徐校长虽然走了,但他严格要求自己,丝毫不计个人得失,从未因个人问题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。相信他的为人正直,真诚待人的作风会一直留在人们的心底;他的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、勤奋踏实的高尚师德必将会感染我们广大师生;他的忠于事业、忘我工作的精神定会激励梁弄镇的广大群众和干部,也必将会激励每一个知道他事迹的人。
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”他的人生是短暂的,却是辉煌的。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在山区的教育事业上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模范实践着